3月29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自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以来,作为蚌埠片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凯盛集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带领下,不断发挥硅基新材料科技创新优势,加强玻璃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加速玻璃新材料新成果转化,加快玻璃新材料新产品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与整体竞争力,全力助推蚌埠建设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安徽打造万亿级“世界硅谷”。
瞄准“卡脖子”环节,原始创新成果领跑世界。凯盛集团依托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8月,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全流程化30-70微米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简称UTG),打造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UTG产业链。目前,UTG一期项目正全力推进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具备量产供货条件。同时,投资10亿元的UTG二期项目即将在自贸试验区内建设,将加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以更好地满足显示终端产品柔性和可折叠发展趋势对关键材料的需求,从源头保障国家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同样在今年2月份,蚌埠院研发生产的30x30平方厘米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9.64%,再次打破了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不断提高组件界面工程技术水平,为工业化量产和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断贡献新力量。
畅通全方位产业链,集群式产业协同发展。聚焦“数字自贸”、“绿色自贸”建设,显示材料产品多样化,产业链变“长”,由上游电子玻璃原片,发展为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保护盖板、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的完整显示产业链,其中,平板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全球领先。应用材料产品系列化,产业链变“宽”,形成了锆基、钛基、硅基新材料产业链,产品覆盖氧化锆系列材料、纳米钛酸钡、球形石英粉和稀土抛光粉等产品,从传统建材行业拓展到集成电路、电子、高端光学、生物医疗等高端技术行业。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化,产业链价值变“高”,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发电玻璃建筑一体化应用地方标准,建成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
不断强化对外开放,用区位优势助推区域发展。蚌埠片区揭牌当日,凯盛集团即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了蚌埠片区首票出口货物——液晶显示屏,该批货物将通过外贸平台——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出口业务,金额140余万美元,第一时间享受到自贸试验区启动带来的方便快捷。对外贸易方面,2020年企业在蚌埠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9亿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已完成进出口贸易近7千万美元。同时,凯盛集团持续加强玻璃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新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融入并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